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杭州市就业推荐服务:精准匹配背后的“成功率密码”

杭州市就业推荐服务:精准匹配背后的“成功率密码”

2025-10-18

在杭州,不少求职者都有过“被精准定位”的体验。今年2月,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小胡来杭入职阿里云,参加社保首月,他就收到了当地人社部门推送的来杭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合集;参保满4个月,又收到应届毕业生来杭本科1万、硕士3万、博士10万元的生活补贴申领信息。从政策提醒到补贴到账,每一步都踩准了他的需求节点。

这样的“精准”,其实是杭州就业服务“数智化”的缩影。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至今,杭州已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37.07万人,其中18.5万为毕业一年内大学生。这些数字的背后,是参保、公安落户、学信网等跨部门数据的打通——通过构建毕业生信息库、用人单位信息库,杭州的就业服务实现了“人岗匹配”的精准推送。

那么,求职者该如何搭上这趟“精准服务快车”?杭州把答案藏在了“线上+线下”的便民渠道里。打开支付宝搜索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,大数据会读取简历自动匹配岗位;想找见习岗位,可通过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官网的“杭州就业创业服务大厅”—“见习训练”模块查询;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,还能通过浙里办App“浙里就业创业”专区完成登记,坐等专人联系。这些“手把手”的引导,让求职者不用再“海投简历碰运气”。

对于特殊群体,杭州的就业服务更添“温度”。滨江区通过“爱心接力”帮听障姑娘找到适合的职场岗位;临安区用“科学评估+个性规划”让失业人员重拾职业信心;“超能妈妈”创收计划为宝妈们搭建灵活就业平台。这些“定制化”服务,让每个求职者都能感受到“被重视”的温暖。(来源:杭州市人社局)

从“找工作”到“找对工作”,杭州的就业服务正在向“更细、更实”延伸。未来,杭州还将推出2万个见习岗位、3万个实习岗位,鼓励年轻人“先见习再就业”——通过实践场景打磨技能,找到自己的“职业赛道”。对于求职者来说,这不仅是“就业机会”,更是“成长机会”。

在杭州,还有像当宏家政这样的专业机构,为家政行业求职者提供“培训+就业”的一站式支撑。当宏家政成立于2000年,设有专业家政培训中心,涵盖家务服务、母婴护理、育婴照护等领域,不仅注重技能培训,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,帮助学员顺利进入家政行业。从技能提升到职业对接,这样的“闭环服务”,正在成为杭州就业推荐的另一张“王牌”。